2013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昨日發佈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楊宇)我省兩院院士又添5名!
  2013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19日分別發佈。我省共有5人當選此次“兩院院士”。
  截至目前,遼寧共有56名兩院院士,數量上在全國排在前10名。
  省科技部門相關人士向記者分析了遼寧出現院士相對較多的幾方面原因:
  第一,與國家戰略佈局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國家越加重視東北地區尤其是遼寧,在遼寧建立了很多研究所,諸如金屬研究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據悉,沈陽、大連兩地出現的院士占到所有在遼院士的1/3強。
  第二,與整體高校佈局有關。在遼寧有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多所知名理工科類院校,從而也培養了眾多專業技術人才。
  第三,與國家產業佈局有關。東北是老工業基地,遼寧又是東北的核心,在遼寧有東藥、鞍鋼、東電等大型企業,因此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所、高技術人才也就相應較多。
  我省規定學校引進一名院士獎勵一億元
  根據遼寧省委省政府相關要求,加強實施高端人才隊伍的建設有四個計劃,首先就是實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領軍人才海內外引進計劃”,引進1名院士獎勵學校1億元,引進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獎勵學校500萬,這在全國也是最高的。
  其次,以培養“兩院院士”和學術大師為目標,省里每年都會設置20個崗位,科研人員經過遴選後,有針對性地進行資助,每人每年資助50萬元用於科研項目的研究。
  同時,每年還會招聘50人的遼寧特聘教授,進而培養成為國家和省重點學科骨幹和帶頭人。省委省政府每年都會大力扶植“高等學校創新團隊和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著眼科技前沿和省里重大問題的研究。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楊宇 戰婉青
  新增選的工程院院士,遼寧排第二
  北京25人陝西2人甘肅1人
  遼寧3人吉林2人河北1人
  上海3人山東2人湖北1人
  廣東3人安徽2人新疆1人
  湖南3人浙江1人江蘇1人
  新增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遼寧排第四
  北京28人江蘇2人香港1人
  上海5人陝西2人甘肅1人
  吉林3人湖北2人山東1人
  遼寧2人四川2人廣東1人
  安徽2人福建1人
  兩院新增選院士結果分析
  院士人員中科院53人;工程院51人
  女院士人數中科院2人;工程院3人
  院士最小年齡中科院45歲;工程院48歲
  院士最大年齡中科院74歲;工程院77歲
  最知名落選者南京大學聞海虎教授和王牧教授。王牧舉報聞海虎學術造假,並宣佈退出院士評選
  工程院贈新院士八條箴言
  精力用在“刀刃”上 勿以“權威”自居
  中國工程院19日公佈了2013年新增院士名單併發表了致51名新院士的一封信,提出八點共勉,並希望新院士們把這封信放在案頭,記在心頭,常閱常新。
  1.發揮所長、深入工程科技實際、儘量從事一線工作;
  2.頭腦清醒,婉拒不適當的物質待遇;
  3.院士不是“萬事通”,避免參加各種與自己專業無關的評審、鑒定、咨詢;
  4.謙虛謹慎、不以“權威”自居,帶頭營造科學民主的學術環境和氛圍;
  5.實事求是,尊重同事的勞動和成果,正確處理成果、論文和報獎的署名和知識產權問題;
  6.謹慎公正地用好院士的推薦權和選舉權;
  7.嚴於律己,自覺接受監督;
  8.廣泛團結周圍的科技工作者,共同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鬥。
  同日,中國工程院還發表了致新當選院士所在部門和單位的一封信。信中提出三點建議。
  1.院士仍是本單位的普通一員,要更加嚴格要求,對他們的不足及時提醒幫助。
  2.院士不是“萬事通”,應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不宜在“應酬”中分散精力。
  3.不要舉辦當選慶祝活動,也不宜把過高的、不適當的物質待遇加到院士身上。不宜過早地給年輕院士壓上行政職務。
  中國工程院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院士隊伍建設工作指明瞭方向。
  中國工程院將加快研究改革完善院士遴選和管理的體制機制,不斷優化院士結構,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研究規範院士退休、待遇、兼職等問題。
  據新華社
  成會明:
  研究碳納米管
  做球拍更輕更硬
  本報訊(華商響網 華商晨報記者 戰婉青)“和藹可親”是中科院金屬所的同事們對成會明院士的評價。
  同事們稱,成主任平時總是笑呵呵的,有時還會跟大家一起開玩笑。可工作起來的成會明院士特別認真,經常會帶著團隊一起工作到很晚。
  成會明擔任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主任,“先進炭材料”是指與傳統炭材料相區別,具有奇異結構特征和優異理化性能的新型碳質材料及其複合材料,如碳納米管、石墨烯、納米炭纖維、中孔炭、富勒烯、高性能石墨及炭/炭複合材料等。
  他研究碳納米管的導電屬性和手性控制(手性一詞指一個物體與其鏡像不重合)方法與原理,並探索其在鋰離子電池、透明導電薄膜等方面的應用。
  微觀科學領域中,很多材料的來源都可採用納米技術,使材料質量變輕、變硬。比如高質量的羽毛球拍、網球拍、多功能的自行車等。
  他還研究太陽能裝換材料(被動式太陽房、太陽能溫室、太陽能烘乾室、太陽池等太陽能熱利用裝置),以發展能滿足應用需求的太陽能轉換材料為中級目標,近期致力於突破可能解決催化材料瓶頸問題的新方法、新原理、新材料。
  張濤:
  造肼分解催化劑
  保“嫦娥”精確入軌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主任記者 姚琦東)應用於飛船的動力系統,保證飛船精確入軌、著陸和交會對接。這時需要的肼分解催化劑,就來自張濤所在的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團隊。
  大連化物所昨日介紹,張濤在過去三十多年中一直活躍在化學化工研究領域,是我國工業催化學術方向一位傑出的學術帶頭人。
  他發明的肼水燃料分解催化劑已成功應用於某型飛機並批量裝備部隊,開拓了推進劑催化分解技術在我國航空領域的應用;研製的高效脫氧劑和反應器應用於神舟飛船和石化領域。
  這段時間引起國人關註的嫦娥三號飛船,也離不開張濤所在團隊的科研成果,他們所研製的肼分解催化劑應用於運載火箭,保障了嫦娥三號的精確入軌。
  據瞭解,我國多年來發射的運載火箭等航天飛行器中,大部分都安裝有肼分解發動機姿態控制系統,而在肼分解姿態控制發動機中裝填有大連化物所研製生產的多種型號的肼分解催化劑。
  這種催化劑是神舟飛船在精確入軌、準確著陸和交會對接過程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種關鍵物質,主要應用於飛船的動力系統,對飛船的正常運行發揮重要作用。
  韓雅玲:
  發明國產藥物支架
  每年數十萬人受益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主任記者 王莉 楊薇)昨日,沈陽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兼心血管內科主任韓雅玲的名字出現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增名單上。
  從醫院提供的資料中可以看出,韓雅玲在心肌梗死、冠心病治療方面貢獻較大,她的很多努力降低了看病成本。
  韓雅玲經過反覆實驗,於2000年發明瞭“多導絲斑塊擠壓術”,不僅簡化了操作,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併發症,而且平均每例手術可為患者節省約1萬餘元。
  針對支架術後再狹窄風險高、進口藥物支架價格昂貴的問題,2006年韓雅玲牽頭啟動了全球首項新一代生物可降解塗層藥物支架治療冠心病的研究,被遴選為2008年度美國心臟學會年會最新突破性臨床研究之一。這項關於國產新型藥物支架的研究成果付諸臨床實踐後,每年數十萬國內冠心病患者從中獲益,進口支架價格隨之大幅回落。
  昨日,得知沈陽出了一位醫學領域的工程院院士,不少市民都想知道能否找院士看病。
  沈陽軍區總醫院的導診人員告訴記者,韓雅玲每月都會出一次門診,但時間不固定,11月末還出過一次門診,“哪個患者趕上就趕上了。”導診人員說,也無法預約掛她的號。
  朱蓓薇:
  發明“即食海參”
  海參營養不流失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主任記者 姚琦東)懸浮果粒的飲料、多肽營養豆奶、海參產品中的即食海參……這些產品的很多關鍵技術,都來自於大連工業大學朱蓓薇教授的科研成果。
  大連工業大學昨日介紹,朱蓓薇的科研之路從製作飲料開始起步。“多肽營養豆奶”被國家科技部列為重點推廣計劃項目並於2000年被國家指定為中小學生豆奶。
  從1994年開始,朱蓓薇把海參作為了科研的重點對象。海參採捕上來如不及時處理,很快就出現化皮、吐腸、溶解等現象,最後化為一攤液體,這使得其貯存和加工成為一大難題。而傳統的處理方法是將海參製為乾品、鹽漬品,食用起來非常不便,而且還容易造成營養的流失。
  為了攻破海參自溶的難題,朱蓓薇開始了艱辛的科研歷程。有一次,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迫使她無法站立,但實驗正進行到攻堅階段。她就讓別人幫忙在實驗室一角支起了一張木板床,天天平躺在床上指導實驗,一躺就是一個月。
  最終,朱蓓薇形成了一整套海參自溶酶控制技術,開闢了一條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海產品加工新途徑。憑藉著這個“海參自溶酶技術及其應用”,她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也為她贏來了“海參女傑”的稱號。
  蹇錫高:
  發明高性能塑料
  打破發達國家壟斷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主任記者 姚琦東)看到發達國家對高性能工程塑料技術壟斷並禁運後,蹇錫高就開始調整研究方向,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在得知自己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後,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很平靜,“我長年研究高分子材料,一個人如果有自己想乾的事業,就是幸福的。”
  大連理工大學昨日介紹,2003年,蹇錫高帶領團隊完成了“含二氮雜萘酮聯苯結構新型聚醚碸酮(PPESK)及其製備法”,該項研究成果打破了西方國家在高性能工程塑料領域的技術上和材料上的長期壟斷地位。
  這一創新成果是目前耐熱等級最高的可溶性聚芳醚新品種,加工方式多樣,性價比優。經專家鑒定,確認為“國際首創,是一項具有原始創新性的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已實現產業化。
  提到自己的新技術和新材料發明,蹇錫高認為最難的是如何真正把技術轉化為商品。
  目前,他們開發的多項技術和產品已經實現產業化,促進相關領域產品技術升級換代,推動了我國高性能工程塑料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深加工產品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電氣、核能、石油化工等領域,甚至還遠銷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原標題:我省添5院士 天上管嫦娥 人間管治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z09bzzks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